哈佛免疫學博士特雅娜講疫苗(烏克蘭人)二.jpg

沒有打疫苗的年代,人們比較健康?
還是,盛行凡事都打疫苗的年代,人們比較健康?
以前大人都說出闢以後,終身免疫
打疫苗無法終身免疫,變弱就得重打
但我們不相信自己這種免疫力

 

文中提到一種『疫苗悖論』非常有趣
到最後,是打疫苗的人反而容易感染

打不打疫苗,在歐美已經不是你個人的事
儼然是一場信仰的拉鋸戰,而且火氣越來越大
甚至是沒有讓孩子打疫苗的媽媽被告上法院

全篇是來自哈佛一位免疫學博士的文章
http://yournewswire.com/harvard-unvaccinated-children-risk/

 

哈佛:未打疫苗的兒童,不構成危險
哈佛免疫學家,特雅娜(烏克蘭人),寫了一封公開信,解釋為什麼未打疫苗的小朋友,對於施打疫苗的同伴,不構成危險。

親愛的立法諸公:

 

我叫特雅娜。我的學歷背景是免疫學博士。寫這封信希望能導正幾個關於疫苗的常見誤解,以幫助你們公正平衡地理解到,我的論點是根據疫苗理論與新的科學發現。

 

 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對公眾的威脅,比已接種疫苗的兒童高?

常說,那些選擇不讓孩子接種疫苗的人,他們的想法會危及到其他公眾,這是大多數立法背後的原因,也可能會終止民眾打或不打的自由選擇權。

 

你們應該清楚知道,很多現代疫苗所提供的保護性質,包括疾病管理局推薦要打的兒童疫苗,與此類聲明並不一致。

 

以下我列出幾個疫苗,無法預防疾病的傳染,因為它們不是為了預防感染而設計的(而是在預防那個疾病),或因為它們不是傳播性的疾病。

 

 以下疫苗沒有注射,對大眾安全也沒有負面影響

沒有接受這些疫苗注射的人,對公眾也沒有較高的威脅性,相對於已經施打的人。意味著岐視未打疫苗的學童,是沒有必要的。

 

一,注射式小兒麻痺疫苗(沙克疫苗)
不能防止脊髓灰質炎病毒傳播。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,在美國已消失匿跡至少二十年了,就算透過旅行又帶進來,接種這種小兒麻痺疫苗,對於保護公共場所的安全也沒有影響。

 

請注意,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根除,是歸功於使用不同的疫苗,OPV或口服活性減毒疫苗(沙賓疫苗)。雖然能夠預防這類病毒的傳播,但沙賓疫苗在美國早已淘汰不用,由於安全考慮被沙克疫苗所取代。

 

二,破傷風不是傳染性疾病,而是傷口太深被破傷風梭孢桿菌感染。接種破傷風(或幾合一的疫苗)對公共場所的安全沒有影響,只是為了提供個人保護。

 

三,為了防止白喉毒素所產生的疾病,白喉類毒素疫苗(也包含在幾合一疫苗)不是為了防止白喉傳染而設計的。白喉疫苗無法改變公共場所的安全;,同樣也只是保護個人。

 

目前美國使用的百日咳混合疫苗,取代了五合一疫苗,因為百日咳死灰復燃。在靈長類動物所進行的百日咳實驗表明,百日咳疫苗無法預防這類桿菌的擴散與傳播。
FDA已經針對這個重大的發現,發出警告。

 

四、在美國,百日咳混和疫苗,取代1990晚期的五合一疫苗,因為百日咳死灰復燃。有一項實驗,針對靈長類感染百日咳,顯示出百日咳疫苗無法預防百日咳桿菌的繁殖與傳染。FDA曾針對這樣的重大發現提出警告。

 

更進一步地,疾病管理局的科學委員會,在2013年的會議,發表令人震驚的數據,目前在美國流行的百日咳桿菌變異體,獲得選擇性的優勢,感染那些補打百日咳混合疫苗的人,代表記得補打疫苗的人更可能被感染,因此得病性與傳染性,都比沒有接種的人來得高。

 

五,流感嗜血桿菌,流感疫苗只能預防B型。儘管流感疫苗唯一的意圖,就是要減輕症狀和無症狀感染,但接種流感疫苗,反而無意中轉到其他類型的流感病菌(a至f型)。

 

這些類型的流感,在兒童要接種流感疫苗的年代,在成人間已經造成高度嚴重的侵入性疾病,而且發病率增加。比起流感疫苗未接種的年代,現在一般大眾對於侵入性疾病更顯脆弱。

 

岐視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學童,沒有科學上的意義,在非B型嗜血桿菌流感的年代。

 

六、B型肝炎病毒是經由血液傳染,不會大眾傳染。特別在小孩當中,他們比較不可能深陷高風險的共享針頭或性關係。所以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孩子,並無法顯著改變公共場所的安全。而且學校沒有禁止B型肝炎帶原的小孩不能就學。所以對於只是沒有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孩子,就禁止他入學,他甚至沒有帶原,這會構成無理的與非法的岐視。

 

總而言之,沒有接種以下疫苗的人,白喉、破傷風、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以及B型肝炎疫苗。基於他覺知道這些疫苗打不打,都不會對大眾構成額外的威脅,所以沒有必要岐視。

 

多久會發生疫苗的不良反應?
常常說接種疫苗很少有不良反應。不幸的是,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。最近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進行一項研究,小孩接種疫苗12個月後送急診的,168名兒童當中有1位。接種疫苗18個月後送急診的,730名兒童當中有1位。

 

嬰兒接種疫苗有不良反應,必須送急診的比例不低。是否打疫苗,父母必須留有最後選擇權。他們可能理解性地不願意承擔這個立即的風險。保護他們的小孩不要生病,一般認為是小病,或從不會爆發出來的病。

 

對於反對施打流行病疫苗的家庭,像麻疹這種會傳染的,可以對他們岐視嗎?

 

研究麻疹的科學家,長久以來知道一件事。『麻疹矛盾論』
我引用波蘭傑克布森的話,「無法達到消滅麻疹,在免疫人群當中,卻又感染的明顯悖論

 

明顯矛盾在於,當接種麻疹疫苗的人增多到一個程度,麻疹在施打過的人群當中變成一個病。

 

進一步研究指出麻疹悖論的背後,有一群人他們是疫苗的低反應者。這些低反應者,對於第一劑的麻疹疫苗反應差,後續再接種形成的免疫回應還是很弱。但很快,二到五年內,卻移到易感染的一群人裡頭。雖然他們都有完全接種疫苗。

 

重新接種疫苗無法矯正免疫低回應,似乎是一種免疫遺傳學的特徵。在美國,這樣的兒童中,打了疫苗,免疫低回應者的比例估計為4.7%。

 

魁北克,加拿大和中國的麻疹疫情研究證明,即使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95-97%甚至99%,仍然會發生麻疹疫情。這是因為即使在疫苗的高免疫回應者當中,疫苗誘導的抗體隨著時間會變弱。疫苗免疫不等於自然接觸後所得到的終身免疫力。

 

據證明,施打過疫苗的人發展突破性性麻疹會有傳染性。事實上,2011年(魁北克,加拿大和紐約)的兩次重大麻疹疫情,都是因為之前接種疫苗的人重新帶來的。

 

綜觀以上這些資料,顯示打擊少數家庭不打疫苗,既無法解決疾病的問題,也無法預防已經消失的疾病再度回來與爆發。

 

 岐視反對打疫苗的人,是唯一的解決方式嗎?
美國最近爆發的麻疹病例(包括迪士尼樂園爆發的)大多數是成年人和幼小嬰兒。

 

以前沒有疫苗時,主要發生在1歲到15歲之間。出過麻疹以後,就終身免疫,不會再次感染。而疫苗的免疫效果會隨時間消失,小時候施打過的,成人後會無效。麻疹對於嬰幼兒與成人較危險,危險性高過於學童。

 

過去沒有疫苗的時代,儘管暴露在疾病的機率很高,但實際上一歲以下的嬰兒從未感染過,因為母體的免疫力會轉移到嬰兒。

 

但今天的小北鼻會感染麻疹,是因為過去大規模的疫苗接種運動,時間軸拉長的結果。也就是嬰兒的母親小時候接種疫苗,嬰兒本身也接種疫苗。嬰兒的母親,在就學期間無法經歷自然的出麻疹過程,使其產生終身免疫力。那個免疫力本來可以保護嬰兒,在第一年免於麻疹的。

 

幸運的是,有一種治療性的支援備份,模擬母體免疫力。可以提供給嬰幼兒、其他易感或免疫受損的個體。免疫球蛋白,是一種潛在的救命措施,提供針對病毒的抗體,以防止或改善暴露後的疾病。

 

總結

1)由於現代疫苗的性質,未接種疫苗的個體與接種疫苗的個體相比,不會有更高的傳染風險:小兒麻痺,白喉,百日咳與很多非B型流感。
未接種的個體,在學校不會傳染B型肝炎,
破傷風根本不具傳染性。

 

2)小孩接種疫苗後送急診的情況顯著增加,這證明疫苗是有風險的(vaccination is not risk-free)

 

3) 無法完全預防麻疹爆發,即使我們完全遵循施打疫苗(outbreaks of measles cannot be entirely prevented )

 

4) 不打疫苗的嬰兒,免疫能力低下的人,有效預防麻疹,與病毒感染疾病的方式,免疫球蛋白會是個選項

 

整體而言,這四個事實告訴我們,岐視不打疫苗的學童完全無法保證公共安全。經過深思決定不打疫苗的反對者,並不構成不當的公共衛生風險。

 

特雅娜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seili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