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還記得那台險栽到市區的復興航空班機嗎? 三年過去了,國家地理雜誌,還原當時事發經過,推出了這段影片。

影片中提到,有5000小時飛行紀錄的正駕駛,對於當天所開的新型飛機,飛行時數卻只有250小時。

該款飛機精密先進的設計,反而在危機處理當頭,對機師形成"資訊負載過重"; 加上又將全自動改為手動,變成同時要處理很多東西,"一心多用"; 加上情急之下,情感的慌亂會有"癥結盲點",看不到當場真正要掌握的重點。最後一句"油門收錯",就栽下去。

 

如果影片能夠再加一段,對於失事同型號的班機,別的機師普遍的飛行操作情形會是如何。是否會更好?

不知這樣的比喻是否洽當?特斯拉的自動車接連出事,代表....機械本身太先進精密,像配備大腦在判斷狀況,是否是個問題? 人腦跟電腦之間,在千鈞一髮之際,會是全自動救了你,還是手動救了你? (當然,復興航空的案例,看來是前者。至少影片中的推論是這樣.....)

還有,起飛前發現機械異常就不應該飛,這是經營管理的紀律問題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5Zir5Ij1M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seili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