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看到以下這篇文章,網友紛紛留言好可愛,是哪裡在可愛? 女兒把媽媽當小三,大人如果沒意識到,日後會有小麻煩,大麻煩,讓我想到凱史一篇教學..........
===========
【心理學上的例子-母女的嫉妒情節】
凱史:有個母親在雪地滑倒,她肚子裡懷有寶寶,旁邊是她五歲小女兒。⋯⋯
當她回家,因為顯然她很痛,告訴爸爸:「五歲的女兒害我滑倒,我怕會失去孩子。」這是她的錯。父親疼女兒,所以她(媽媽)必須抹黑,講女兒的壞話。這會是媽媽和長女之間的嫉妒,有很長的歷史。
而......父親打小孩子,「你為什麼這樣做?」
「為什麼你推了媽媽害她摔到?」
但女孩說:「爸爸,你有看到過媽媽穿的鞋嗎?十公分高的高跟鞋,怎能不在雪地上滑倒呢?」媽媽的謊話讓孩子被打,但這也失去了做爸爸的對媽媽的尊敬。
有一些東西我們很多人從來不懂。在心理學的世界,沒人教我們。因為在很多方面都被忽略了。
我們知道很多媽媽嫉妒長女。因為是女人,有競爭,父親總覺得女兒比較弱,必須保護。男孩(兒子)是足球運動員,他踢足球,但有人踢我的女兒。
所以,父親會很保護他們的女兒,因為現在他們對這個小人兒...負有責任。但是,做媽媽的沒看到。她們看到的是一場比賽,一個小三。
「曾經給我的愛,現在全讓她(女兒)拿去。」
「曾經給我的保護,現在全讓她得到。」
「我必須做點事。」
所以,她們會想整第一個女兒,或是被爸爸寵愛的那個女兒。
這是所謂的『精神病態行為』。但很多媽媽會這樣做。因為她們看到女兒拿走愛。但是,事實上,是她們創造了那個愛(的結晶),讓做爸爸的能夠疼愛以感激媽媽(妻子),創造這樣美麗的人兒。
在心理學的世界,還有另一個角度。就是〜女兒也把媽媽看成小三。因為爸爸「總是抱我,親我,但他跟她睡覺!」三歲,七歲的年紀,會有這種情況
我總是對卡羅琳娜說,「我們控制我們的孩子,我們訓練我們的孩子,他們是我們的未來。不管我們教了他們什麼到三歲七歲」然後,他們成熟,尤其是女孩,到九歲,十歲,有月經,開始能夠孕育生命。所以,在那四、五年裡,我們看到很多女孩子會找爸爸當靠山,或變成『我像我爸爸,我是......』
知道像我們說的『中性女孩』?
他們會追隨爸爸,以及爸爸會受到很多的關注。
做媽媽的暗自有個奇怪的想法,表現出想要拆解女兒,因為現在,在房子裡有個小三,但從沒有人像媽媽那樣把女兒看成小三。『因為晚上,我會有所有的親吻與抱抱,爸爸把我放到床上,然後跑去跟她睡!』
後來進入婚姻後,這樣的女孩容易有外遇。關於這個的歷史很完整。因為現在,他們想要搶先父親對他們所做的事情。他們在丈夫做之前這樣做。然後,你會看到行為模式是一種謊言與欺瞞,從伴侶拿取靈魂。
這導致謊言,這個謊言再接另一個,再到下一個。母親對孩子說謊,小孩對母親說謊,他們把彼此當成競爭對象。然後進到下一個生命週期。偷竊繼續,說謊也繼續...
大多數容易有外遇的女人,如果你看背後的行為,問他們一個問題,
「你和你父親的關係怎麼樣?」心理學的書會告訴你,去讀一下。
因為情感,我們會說謊。沒有人教過我們意識到這一點。沒有人。他們教我們數學,字母,歷史,地理和其他一切,但從沒教過我們在生命早期,五歲之前教過我們,相較於人靈魂的人際社交互動。我們今天看到的99%的問題會不存在。
母親又懷了另一個孩子,當她們看到女兒比較黏父親。因為,「我必須制止那樣的競賽」。或,「我帶來一個我可以愛自己的人」。我們了解情感的行為,在人的身體裡,然後,會導致另一個。
麗比: 非常感謝凱史先生。 我的姐姐肯定有這過程。而我媽媽以她的名字為我取名,是個非常有趣的童年,所以,你所說的,反映在我的經驗裡。非常感謝你。
凱史: 不客氣,我們知道很多,但要教,人們才能理解。不需要接受,而是理解。非常感謝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