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日前, 台北市某路段, 原有五線道路面, 撥出兩線道給自行車族原有汽機車與公車就擠在另外三線道上, 更顯跼促; 遇到交通巔峰期, 要怎麼磨合, 還真有點無法想像

 

這讓我想起以前一位主管。遇到兩方為某事爭議不休時, 最後他會祭出一個西瓜切一半, 一半給你, 一半給我, 希望爭論就此圓滿落幕。那知非但沒有掌握事情真象, 與找到解決方式, 反而讓兩方悶到一個最高點。

 

我住的地方, 車水馬龍; 隨著【樂活環保】變成時髦口號後, 隨處可見自行車族的身影。老實說, 從我『狹隘的視野』看過去, 形象一點也不清新討喜。

 

我是說, 如果你曾看到自行車, 或是在紅磚道上, 從行人背後近身切過, 再揚長而去; 或是煞車忽收忽放, 聲聲催促行人趕快閃開; 或是恣意騎在馬路上, 技高藝膽大地邊講手機; 或是像這樣大熱天, 還不忘防曬撐陽傘。

 

無論是樂活, 還是環保, 都是因應內心深處靈性的呼喚, 讓我們開始學會尊重自己, 愛自己; 尊重他人, 愛他人; 尊重地球, 愛地球。一切只心的升級』。

 

心的升級』延伸出樂活, 或環保; 但在樂活或環保的傘下, 卻可能藏著偽造膺品。這些膺品, 好像少了一點替人著想, 多了一點成就自我方便的東西。

 

講多了, 自行車族會回頭說是父母官不重視他們, 沒有為他們著想?

 

 

這個年代的父母官, 民選的, 每張選票都不可流失的情形下, 很可能就是一個西瓜均等切, 讓每個孩子都有玩具, 希望消彌雜音, 如此這般皆大歡喜。

 

不知這之後, 還有那些路段, 會五線道變三線道。

 

進步的文明, 靠的是人人能<替人著想>與<自律>的態度; 否則再多的法律也來不及制定。自行車族, 在車水馬龍的大馬路跟汽機車, 公車與行人爭生存空間, 對原本就容易打結的交通是加分? 還是減分? 或甚至就成為問題? 這樣還能樂活嗎?

 

非樂活新騎族, 是否能睜開眼睛好好看看四周? 這裏不是鄉間小路, 放眼望去, 不是牛車或驢車的風景; 行人既要讓你, 公車又怕不小心會ㄨㄟ到你, 也是要讓你。是否騎到好山好水的郊外去, 既有美麗風景又有新鮮空氣, 應該比較符合你嚮往的自由如風的心境呢?!!~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seilisei 的頭像
    kaseilisei

    喜貓在唱歌

    kaseili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